
Dear I:
人生苦短,不值得 (也沒必要) 花費在自己沒有熱情的事物上。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Nothing great was achieved without enthusiasm。「Great」,對原本說出這句話的人來說,也許指的是「偉大」,但我倒比較樂意把它解釋成「好棒」。對,沒錯,就是好棒,就這麼簡單,一點都不偉大。沒有熱情,就做不出「好棒」的事。
有沒有發現你離「最棒」又靠近一點了呢?
探索 → 思考 → 記錄 → 內化 → 成長
也許局內人會問,也許這樣會看到一些在 function 上很重要的人被請下車,這對P公司是一件好事嗎? 好事壞事見仁見智,我比較好奇的是,這些所謂 function 上很重要的人是真的能夠對整體組織有正向的 contribution? 還是只是「function 上很重要」而已?
首先,這些原因該如何分解成獨立的因子? 我認為造成工程師士氣低落的獨立因子有以下幾個:
該如何解決?
偷偷告訴大家,因為最近也剛好在思考公司未來的目標,所以就一併在上週舉辦了公開徵文比賽,第一名也在本週的週會上表揚及頒獎了,說真的,我覺得,初步效果真的很好。看到大部分人都不只是把它當成一個要交的作業,反而是在很認真地思考,還會三不五時來找我討論,感覺就像一個 team 在一起找 solution,這種感覺真棒。
講到這邊,歌也聽了,大家會問,對耶對耶,你講得東西都很好玩,歌裡面的一些髒話也讓我聽到很爽,茶米也的確很厲害很厲害。可是,這跟「產品模組化」有甚麼關係? Ok,關係就在於,我不相信茶米真的有這麼厲害,或者說,我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厲害的人。拜託,騙笑耶,連急智歌王張帝我都覺得是唬爛的,還怎麼可能要我相信茶米沒有作弊帶小抄或是套招? 曹操的兒子寫一首詩都要走七步才想得出來 (而且還是作弊先寫好,七步是裝的),你要我相信這些人比曹植聰明? 可是可是可是,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而且今天我是茶米,你是大支,預計一年後要被丟到上海和大陸同胞 battle,我們要怎麼辦?
難道我們會背個100條完整的5分鐘的Rap去跟人家拼,然後賭自己會運氣好到遇到對手的歌詞和我們背的有關? 而且要整段有關喔! 我想應該沒人會這樣幹。但,反正我們是要背500分鐘嘛,如果我把它拆成1000條30秒的piece呢? 中獎的機會就大多了吧? 每個歌手能想的事情也不會差到多遠,你想得到的我也想得到,1000條理面中8條我就發了,剩下的一分鐘我再真的臨場硬湊吧,真湊不出來就用一堆yoyo、come on man、do that shit硬塞也沒人說不行阿。
茶米因為太厲害了,我猜他大概背了有一萬條吧,所以可能我們一輩子都練不到那種功力,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 大支看起來似乎就沒那麼聰明了吧? 怎麼聽起來好像就真的有一些重複的地方,那Mc HotDog呢? 耶? 轉來轉去好像就那麼幾招嘛。說到這裡,大家有沒有一種自己也可以背個10句8句去battle一下的感覺?
這就是我要講的重點,如果把聽眾當成客戶,把公司當成歌手,當我們在跟別的公司競爭客戶時,如果只是要賭運氣,贏到少數幾個非常focus的客戶,那當然可以開發一套很大很完整的產品,然後跟客戶說,黑,就用這個吧,保證不用客製化。可是現實上這種客戶應該是不多,當我們要像HipHop歌手一樣在短時間內兜出一個產品,告訴一個客戶說,黑,這個是你要的,然後再變一下,再兜出另外一版,再告訴另外一個客戶說,黑,這也是你要的,要怎麼做? 我想這些HipHop歌手已經說明了很清楚。沒別的技巧,就是,拆解,實現再組合。
整件事的關鍵在於:公司為了降低成本,所以一定會想要開發產品,降低客製化的程度。但開發好幾套大產品,期待各個大產品打中不同客戶需求點的風險太大。反向思考,如果我們能夠把每個客製化的幅度變成30秒的歌詞,而且可以一用再用,要用時就像兜積木一樣簡單,那我們就可以像茶米一樣,把我們的對手,打死。
客製化是一個複雜的動作,從需求確認、規格定義到執行,每個過程都難免會有變數。相信我,世事難預料,再厲害的客戶,也會遇到需要變更需求的狀況,更不用說那些搞不清楚自己需求,想要且戰且走的客戶了。一旦客製化程度變高,傳統的功能性組織就會不敷需求,彈性大、機動性強的專案型組織才有辦法面對各式各樣,因客製化產生的大量變化。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是在傳統的功能性組織裡,某個專案發生了技術問題,這個問題會在技術部門裡反覆討論,再由技術部門主管和業務部門主管開會討論該怎麼辦,再由業務部門主管交代業務處理,或是由技術部門主管交代工程師處理。另外,某個專案的物料也出問題了,物流主管可能也要和技術部門主管和業務部門主管開會討論該怎麼辦,各部門也要再回頭開會交代處理方式。如果今天一個公司裡只有五個案子,那各個部門主管都還可以應付,但如果今天公司裡有五十個案子呢? 會就開不完了。
最後我想提的是,雖然一個系統整合公司絕對沒辦法避免客製化這個動作,除非它堅持不做這樣的生意 (我懷疑這樣的公司是否能存活)。但如果能夠用越簡單的客製化動作來滿足大部分客戶的需求,那這間公司與其他系統整合公司的差距一定會非常的大,至於要怎麼做到這件事,我認為產品模組化會是一個關鍵,我會在下一期的文章做一個陳述,敬請期待。
ps. 在看下一期文章之前,請各位先去 YouTube 上看看茶米在上海的 Battle,像是這裡、這裡和這裡。
YoYo, Baby, Check it out, man.